$rs[title]
中华萧姓解读
当前位置:首 页 > 中华萧姓解读
萧姓最早起源可追溯于夏朝,南齐、南梁、西梁三朝的国姓,是辽朝的后族姓氏,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中排名第99位,在2013年中国四百名义大姓排名第30位,人口约936万,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.59%。

1977年12月20日,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《第二次汉字简化字表(草案)》,将“萧”简化成“肖”,但未注明“姓氏不在简化之列”。因此大量的萧氏族人被改姓为“肖”。

出自嬴姓:
史载贤士伯益善用火,夏禹时掌管火种,他带族人焚烧荆棘,使禽兽逃匿,开辟农田,疏通河道,为人造福。因其功绩,孙都得到了封赏,其中一个叫孟亏的分封至萧地(今安徽萧县西北),建立了萧国,并以国为氏,其后代都姓萧。

出自子姓:
周代宋国微子启后裔大心(讳叔,字正义)诛南宫长万有功,被分封于萧,并升萧邑为附庸国,大心为萧国君主。宣公十二年,萧为楚所灭,大心子孙复国未得,遂以国为氏,称萧姓。

外族汉化改姓或赐姓:
汉朝时就有巴哩、伊苏济勒、舒噜三族被赐姓萧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北方连年战争,外族民众南逃进入中原,其中一些人姓了萧。北宋末年,辽国契丹族的拔里氏族、回鹘族的述律氏族等5个氏族全部改为萧姓,整个北方乃至中原一下子增加了许多萧姓。少数民族中满族、佤族、傣族、普米族等也有受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的影响而改姓萧的。

外姓改入:
宋朝有一将军名钟达,为奸臣所害,抄斩九族,他有七个儿子,其中三个死里逃生,为避害而分别改姓萧、叶;金、元时期,在中国北方流播的太一教中,因创教人姓萧,一些非萧姓嗣教者被改为萧姓。

迁徙分布:

先秦时期,萧姓族人由于国家被灭而居鲁、宋、楚之间,后子孙多居丰沛。秦汉时期,社会动荡,迫使萧姓外迁,进入第一个发展迁徙时期。汉时随着萧何拜相封侯,其子孙也多有列侯为官者,分封各地,陕西、河南、河北和山西等地也逐渐有萧氏迁入。西晋初,已有萧氏因任官南迁,最远到了今广东等地。西晋末年“永嘉之乱”后,北方士族大举渡江南迁。萧氏在此次迁徙中,主要定居于江苏和湖北。其中,萧彪后裔萧整举家定居在丹阳附近的南兰陵县。从此兰陵即为萧氏主要聚居地和重要郡望。南北朝时期,萧整后人萧道成和萧衍分别建立了南齐和南梁两朝。并且萧姓在刘宋、南陈,以及北齐、北魏和北周也十分显贵,萧氏族人因任官而散居各地,南到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广东,北至河南、河北、陕西,都有萧氏族人活动的踪迹。隋唐两代,萧氏族人依然显赫,既为皇亲,又历代为显宦。除长安外,主要聚居地还有河南和山东等地。唐高宗、武则天时期,陈征、陈元光父子率河南固始府兵征闽,后在当地屯垦,军士便在福建落籍,其中有将佐萧润尔,从此开始了萧氏移居福建的历史。“安史之乱”和唐末的农民起义,两次引发由北向南的大规模迁徙潮,更多萧氏族人在这两个时期,迁移到了江西、安徽、湖南、广东和福建等地。从晚唐五代到宋、元的460多年间,萧氏的主要迁徙地是江西、福建和湖南。随着“湖广填四川”的开始,萧姓开始大规模进入四川,成为四川的大姓之一。自清康熙末年,萧姓族人开始入迁台湾。……


姓氏名望:

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收录了萧姓历代名人497名,占总名人数的1.09%,排名在名人姓氏的第十四位;萧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.83%,排在第二十四位。萧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.48%排在第四十六位;萧姓的美术家占中国历代七美术家总数的0.47%,排在第四十八位。

热线电话
139-5563-3546
 
首页 | 萧氏起源 | 通知文告 | 萧氏名流 | 名企风采 | 友好往来 | 图文集锦 | 联系我们
版权所有:萧氏孝思堂(安徽) 技术支持:鑫洲网络科技
地址:安徽省潜山县槎水镇 电话:139-5563-3546  皖公网安备 审核中...